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

手臂抬不起來,梳頭、穿衣樣樣難,凡事舉手維艱。
如何儘早恢復手臂的活動?平日有何預防之道?


文.司晏芳 2002/07 康健雜誌 44期

有沒有想過,當手臂無法隨心所欲活動,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?
46歲的林女士緩慢地將左手掌心朝前往上舉起,手臂才抬到左耳際之處,就痛得哇哇叫。對她來說,微幅向後舉起左手,必須咬著牙忍痛才能完成,而內衣背釦和左手的距離,已變成世上最遙遠的距離。
最近3個多月,林女士飽受手臂無法活動和疼痛之苦。左手臂禁不起一點點碰撞,晃動兩下也會帶來劇痛,夜裡翻身,不慎壓到左手,馬上痛得醒過來,「痛起來時,只想鑽地洞躲起來,」她說。
這一切,從一場摩托車意外開始。今年2月中旬,林女士騎摩托車不慎跌倒,起身時,霍地猛然把車身扶起,繼續上路。她沒想到,當時肩關節用力過猛,竟帶來往後生活的大災難。
起初,她只感覺肩膀痠疼,不以為意。但疼了一個星期後,左手臂就宣告停工,整條手臂活動角度日益減少,疼痛與日俱增。
林女士最先找上中醫推拿,跑了20幾趟,看了近兩個月,卻無起色。她擔心,再繼續看下去,手臂反而會被拉傷、脫臼,轉而向復健科求醫。
經過醫生診斷,林女士罹患「慢性沾黏性關節囊炎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五十肩」。
透過每星期2次的物理治療,加上每天在家早晚做約20分鐘肩關節伸展動作,「這一個月下來,真的有改善,愈來愈不痛,我發現運動最有效,」林女士笑著說。


手臂為什麼抬不起來?

五十肩,指的是肩關節活動範圍受到限制,伴隨疼痛,晚上睡覺時,疼痛會特別嚴重。
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關節,由肱骨的圓頭頂住肩胛骨的凹槽,外有關節囊包覆,分泌滑液潤滑,其上還有四條旋轉肌腱帶動肩關節活動。
「手臂想上舉,就像玩蹺蹺板一樣,一頭向上,另一頭就得向下壓,才舉得起來,」台北榮總骨科部主治醫師黃東富說。當手臂的三角肌收縮上提,同時配合旋轉肌腱下壓肱骨,才能完成手臂上舉的動作。
肩關節活動靠骨頭、肌肉、神經通力合作,由神經支配肌肉,肌肉收縮帶動骨頭活動,任何一個環節出錯,手臂就動彈不得。
五十肩病人因為肩關節囊膜發炎引起疼痛,病人怕痛不敢移動手臂,關節久不動,就再也動不了。
肩關節囊膜一旦發炎,關節囊膜表面會變得不光滑,容易互相沾黏,就像原本平整的衣服皺成一團,緊縮關節囊空間,局限肩關節活動。
至於關節囊膜為什麼會發炎?目前醫界尚未有定論。從臨床統計資料發現,五十肩特別好發在五十歲左右、女性、糖尿病人和非慣用手。非慣用手就是較不常用的手,也就是說,慣用右手的人好發在左手。
黃東富醫師指出,排除其他原因,單純關節囊膜沾黏引起的五十肩,即使不治療,拖個一年、二年,手臂也會自己慢慢復原,但要忍受疼痛和生活上的不方便。
手臂復原後,雖然不痛,卻不能像以前一樣靈活。以上舉的動作來說,以前可做到180度,復原後只能做到160~170度,但應付日常生活的梳頭、穿衣,已不成問題。
常聽見「太極拳治好我的五十肩」、「元極舞治好我的五十肩」等等說法,黃東富醫師認為,這些病人應該純粹是單純關節囊膜沾黏引起的五十肩,「時間到了,痛的時間也夠了,自然就會好」。
他指出,得過五十肩的手臂再犯第二次,機會微乎其微,而對側手發作的機率則提高到20%。

肩膀疼痛就是五十肩?

但是,手臂舉不起來、疼痛,就一定是五十肩嗎?
衛生署嘉義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潘柏榮說,其他原因引起肩膀的疼痛或不敢動,久了也會讓關節囊膜發生沾黏,出現五十肩的症狀。
比方說,手臂骨折受傷上石膏的病人,維持固定姿勢長期不動,期間若不注意肩關節適度的復健活動,關節囊膜便會沾黏,石膏拆下後,手臂可能還是疼痛、關節僵硬不能動。
肌腱發炎、長骨刺、神經受傷,甚至心絞痛,也都可能引起肩膀疼痛,「最重要的是,先找出為什麼會痛,不要拖,疼久了不敢動,就真的動不了,」潘柏榮醫師說。
他表示,有些病人貿然尋求推拿等民俗療法,要是原本神經已經受傷,很可能這一拉就被拉斷,如果骨頭原先已錯位,再盲目拉扯,以後癒合不好,只有靠手術治療了。
透過適當的檢查,例如神經肌電圖、超音波影像、X光片等檢查,醫生更能準確診斷你的手臂為什麼會痛得抬不起來,進而對症下藥。
疼痛原因不同,治療方式各異。如果疼痛是肌腱發炎且嚴重破裂引起,必要時就得把破損的肌腱縫起來。另外,肩關節骨頭結構變形、長骨刺,也可能磨破肌腱,帶來疼痛,不但要開刀修補肌腱,還需修整骨刺。
有下列情形,應該及早找復健科或骨科醫生檢查,以免發生肩關節沾黏惡化,往後動彈不得。

1.肩膀持續疼痛:
提重物、外力創傷、或運動不慎扭傷肌肉,都會引起肩關節疼痛,如果休息幾天後,疼痛並沒有逐漸緩解,就要注意。

2.夜間無法側睡:
晚上睡覺時,無法朝疼痛側手臂方向側睡。

五十肩重新動起來

坊間健康床、倒掛器、推拿等宣稱專治五十肩的商品服務,琳瑯滿目。復健科潘柏榮醫師說,對付五十肩,最基本就是病人自己要動,「適度」伸展肩關節。
關節動不動影響關節的養分是否充足,當關節一動起來,促進關節囊膜分泌新滑液,為關節軟骨等組織帶來營養。但是,動多久才算「適度」活動?
如果,隔天肩膀更痛、不舒服,應該減少運動量;隔天肩關節活動角度一點也沒有增加,就要多做幾下,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,隨時做調整,潘柏榮醫師說。
他強調,關節伸展並不是愈快、愈多次、愈用力就愈好,而以「慢」、有確實「伸展」為主,逐漸增加關節活動角度,擴大活動範圍。
而且,最好洗完熱水澡或熱敷後,再慢慢伸展。否則,在肌肉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,舉肩過高,硬生生拉扯肩關節,反而是一種傷害。
台北榮總骨科醫師黃東富表示,如果肩關節沾黏嚴重,復健、藥物治療3個月,病情不見改善,可以考慮採積極性治療──肩關節鬆動術,全身麻醉後,用外力搬鬆肩關節,拉開沾黏的關節囊。
假設上述方法仍無法改善,還可以考慮施行關節鏡手術,用手術刀劃開緊縮的關節囊,直接清除沾黏的軟組織,術後配合復健治療,2~3個月後,手臂就可以上舉後甩,重新動起來。

平日疼惜肩關節

愛車需要定期保養,每天為你工作的肩關節也需要好好保養,該如何善待它?
1. 減少提重物。

2.適度運動:針對活動肩關節設計的鐘擺、爬牆等動作,依個人狀況,適度練習。

3.避免不當姿勢:像突然舉肩過高、以上臂當枕頭的動作。

4.多做擴胸、側舉動作:打電腦、伏案寫字的姿勢,屬於內收或內旋的動作,如果維持同一姿勢過久,會引起肩關節肌肉力學不平衡,應多做擴胸及側舉的動作來平衡。

動一動,五十肩儘早復原

以下動作示範皆以左手為患側手:

1. 被動伸展運動

以健側手帶動患側手,做各方向的伸展活動。

▲伸展後肩患側手臂伸直置於健側的手肘內側,兩手相交形成十字形,由健側內手肘帶動患側手臂朝健側伸展,從一數到十,再慢慢放開,每次遞增患側手伸展的角度。

▲伸展前肩側對牆壁或門框邊緣站立,距離約半個手臂長,患側手掌固定輕貼牆壁或門緣,身體正面向健側手方向旋轉,便可伸展到前肩,從一數到十再慢慢放開。患側手掌的固定位置,可以逐漸由下往上移動。

2.鐘擺運動
身體前彎患側手臂下垂,由身體帶動向前、後、左、右擺動,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繞圈子,擺幅由小至大。
3. 爬牆運動

▲面向牆壁站立,患肢肩膀向前屈曲,手指觸摸牆壁,慢慢向上爬行逐漸伸直手臂,到不能向上為止。
▲側對牆壁,患側手指朝上、扶牆,手指沿著牆面慢慢向上爬。


資料來源: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