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

瑜珈,是身體的練習,更是生活的智慧



完成 200 小時瑜珈師資培訓的老師們都知道——

瑜珈,從來不只是體位法;它是一門身心修煉的學問,

更是一套生活哲學。

但對許多尚未接觸師資課程的學生而言,

瑜珈或許還只是墊子上的動作練習。

如果能有更多人知道:瑜珈其實可以走進日常,

成為支持心靈的工具,那該有多好?

這個念頭,在我心裡盤旋了好些年。

一直在思考,究竟該怎麼用輕鬆、不說教的方式,

分享這些珍貴的瑜珈智慧?

然而,對於一向不擅長口語表達的我來說,

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。

直到 2020 年,我參加了「起初文創」的講師培訓,

以「瑜珈面面觀」為主題,

開始學習如何用貼近生活的語言來傳達瑜珈的深意。

然而這段學習旅程對我來說,是一次自我拆解與重組的過程,

在老師們耐心細緻的指導下,

不只學習如何設計課程與表達,

更面對了內在許多矛盾與掙扎。

也因此,開始練習把那些抽象而深奧的哲理,

用溫柔、誠實的語言說出來,

一步步整理自己的聲音,將瑜珈的智慧落實於日常。

於是,「諾瑪真實瑜珈」系列工作坊誕生了。

非常感謝 諾瑪瑜珈 Shany 從 2020 年起願意接納這個課程提案,

讓這個系列能夠一路延續至今。

更讓我感動的是,將其中 30% 的課程轉化為公益形式,

跟隨著「起初 - 陳老師」的腳步,

將課程部分收益陸續捐贈給 國姓國中 與 起初全人關懷協會,

支持偏鄉教育支持孩子們的身心發展。

這五年來,無論課程是僅達開班門檻或達到滿班,

我們始終不曾偏離最初的信念與初衷。

也願自己持續學習、持續分享,

並有足夠的智慧,讓瑜珈不只是走進教室,

而是真正走進每個人的生活裡。


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

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

教室裡的默契,比瑜珈墊還穩

我們練習的不只是體位,還有接納彼此的全部

每週的同個時刻,

參與課程的同學們總會神奇地出現在教室裡,

像是被一股瑜珈磁場牽引著。


數年如一日,

大家默默陪著我長出新的人生皺紋,

我也陪著大家走過一年又一年,

柔軟也好,僵硬也罷,

統統一起練過。


只要有人缺席,

下週的關心馬上如探照燈般亮起:

「欸,上次怎麼沒來?感冒了嗎?去哪裡渡假啦?」

大家的熟悉度高到什麼程度呢?

高到課中傳來「噗~」「噗~」「噗~」的合奏時,

全場淡定得像什麼都沒發生,

沒人驚訝、沒人回頭、沒人笑場,

就像是一種默契的呼吸練習——

只是這次的呼吸聲……有點特色。


空氣雖然偶爾也會表達一點小小意見,

但更多的是彼此的包容與理解,

畢竟這也是身心釋放嘛,從內到外都要通。

在這間教室裡,

大家真的好自在的地彼此陪伴,

沒人比較,只有彼此溫柔的支持。

教室不只是練習瑜珈的地方,

更像是一群人,

每週聚在一起練習怎麼自在舒服地做自己。